关于屈原跳汨罗江的故事(汨罗江在湖南省哪个地方)

汨罗江,是一条融合了古老文化与现代风貌的河流,从史前时代流淌至今,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沧桑变迁。它经历了?水、东町、汨水、汨罗江名称的嬗变,携带中华民族独特的端午龙舟变成了世界文化名江,变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。在这里,山水风光、历史人物、民俗传统、美食文化、体育运动、乡村旅游、现代农业交织在一起,翻动着幅幅独具魅力的历史画卷,见证这片土地长达6000多年的文明史。

1

汨罗江文化源头可追溯至伏羲时代。

传说磊石山的龙窝就是伏羲的出生地,伏羲在此地,仰则观象于天,俯则观法于地,观鸟兽之文,与地之宜。近取诸身,远取诸物,始作八卦。又教民结绳,以作网罟,捕鱼猎兽,嫁娶以俪皮为礼,又创制琴瑟。尝百药而制九针。磊石山下就有药师潭、琴棋望记录这个故事;巴丘山、天岳山被传说为东陵,屈原登磊石山,则称之为大坟、陵阳,屈原到此首写《东皇太一》。至今伏羲墓还在幕阜山上,诉说着这段历史。后来伏羲故事点亮了楚人的龙凤崇拜情节,凤凰山一路高歌,成就了汨罗江这一条追赶太阳的河流。

历史长河,波浪滔滔。根据《长沙府志》记载,黄帝在湘阴笙竹驿砍竹作笙,在磊石洞庭山上张乐,十二只凤凰凤凰台上和鸣。后来黄帝又南至于江登熊湘,在磊石熊山黄陵湘山上完成了华夏一统大业;在汨罗神鼎山铸鼎,在磊石山转运矿石,在东町湖(鼎湖)乘龙升天,飞龙下的臣民呼喊万岁,因磊矿石而名的磊石山,于是又被后人称为了万岁山。磊石洞庭山上因黄帝乘龙升天也成了龙寿山,有了小招堤、龙神祠纪念黄帝,洞庭龙文化先行在汨罗江发源。

相传舜帝在磊石洞庭山上传位禹帝,然后把二妃留在磊石山上,自己则南巡九嶷,后崩。二妃闻讯,追寻舜帝,泪洒湘江,溺于黄陵湘山湘水之中,有了后世黄陵湘山祠,留下二妃的相思宫、望帝台、琴棋望、哀洲等遗址。有了二妃斑竹、妻花的传说。秦始皇阻风在此赭湘山,留下赭山、文武洲等遗址。湘山祠因为屈原在此作《卜居》《天问》《湘君》《湘夫人》而名甲天下,在李白、杜甫、韩愈等文人墨客的推动下,唐代就成了湖南湖北三湘七泽第一胜迹。

磊石山周边名穆屯,传说周穆王先后两次南下征伐,让荆蛮再次臣服,穆王三十七年,荆人来贡。因此穆王两次达到磊石山,不但留下了穆屯地名,而且留下了八骏马的伏马坡、穆溪春涨的典故,有了明代的穆屯八景。

《拾遗记·洞庭山》记楚怀王带领群臣、乐师到磊石洞庭山作潇湘长命之乐。后传此乐词正是屈原的《橘颂》,第一批楚人到汨罗江时,就在磊石山南植下大橘树,成为社树。屈原的《橘颂》之乐,因此成为楚宫、民间酒肆的网红之乐,家喻户晓,屈原名声大扬。唐朝李朝威以磊石山洞庭龙宫为背景,作《柳毅传》,湘水之滨洞庭之阴就谓此地,唐代第一座洞庭庙也在磊石山上。

2

顷襄王三年(前296),屈原被迁,仲春时节屈原带着家人、随从过夏首进入长江,然后背夏浦顺东洞庭逍遥南渡到达磊石山大坟,被汨罗江遗风吸引,这位怀王时的左徒、三闾大夫,放下心中不快,定居于此作《九歌》。

此地的前身是南方三苗、百越民族占据之地,因此巫风盛行。史载:南郢之邑,沅湘之间,民欲信鬼而好祠,祠必歌乐鼓舞,以娱诸神。屈原放逐,愁思沸郁,屡见祭祀之礼,歌舞之乐。因作《九歌》。楚人信奉之鬼神多而杂,既有太一、东君、云中君、湘君、湘夫人,也有风伯、雨师、司命、司祸、地主,还有高辛、轩辕以至伏羲、女娲。楚贵族常求巫、问卜,死后下葬必置镇墓兽等仪具,意在驱鬼辟邪。凤凰山、玉笥山出土的众多石虎可证。

顷襄王二十一年(前285),秦国势力日益壮大,楚国却年年衰退,屈原烦恼于心,秋冬的寒风中,《涉江》经溆浦到九嶷就重华,排解心中苦闷。第二年孟夏,经衡阳、长沙,回到磊石山。作《离骚》,写下自己一生的经历和在南方形成的美政思想。公元前278年,楚都被攻陷,屈原自觉楚国振兴无望,作《招魂》《怀沙》《惜往日》,怀石自沉磊石凤凰山下汨罗渊,端午龙舟也自此开始纪念屈原。屈原在玉笥山、磊石山居留时间,长达十七年整,十八个年头。留下了盘石马迹、笔架山、钓鱼台、渔父潭、屈原故居、屈原墓、屈原庙、独醒亭、濯缨桥、秭归山、剪刀池、绣花墩、晒尸墩、楚塘、南阳寺、洞庭庙等多达57处历史文化遗迹,30多个屈原传说。河泊潭屈原沉沙处,也留下了十大屈原文化经典:《九歌绝恋》《香草美人》《沧浪舷歌》《怀石沉江》《宋玉招魂》《贾谊投书》《太史涕泪》《诗悬日月》《万古长嗟》《楚乡旧俗》。

宋玉楚都闻听屈原投江而死,作诗哀悼屈原。后又带着景差等人到磊石山、凤凰山为屈原招魂,在汨罗渊立屈原墓、屈原塔、招屈亭纪念屈原。相传他在凤凰玉笥山屈原故居南岳庙、磊石山龙神庙里找到屈原留下的25篇竹简,带回楚宫。

时隔百年,贾谊为长沙太傅,途经汨罗江,作《吊屈原赋》投书汨罗纪念屈原。文中依屈原《怀沙》浩浩沅湘分流汨兮之汨,将罗渊、屈原潭更名汨罗,让屈原事迹露出水面。长沙有屈原故居,贾谊续居此宅,成就长沙为屈贾之乡。

据《长沙府志》记,汉武帝刘彻,喜读屈原《离骚》,作辞赋,写下《秋风辞》《悼李夫人赋》;晚年爱好修仙,闻黄帝在磊石山乘龙升天,来凤凰山屈原故居修仙。置仙人图在坛中央,礼拜后,有一白玉笥降落峰顶。雷电交加,狂风大作,白玉笥闪烁白光,倏然不见。武帝问东方朔征兆,朔云:圣上有德,天降神瑞,玉有君子之德,笥乃可盛万物之器,恭喜陛下一统天下,帝业永祚!武帝听后大喜,把凤凰山改名为玉笥山。《湘中记》云:屈潭之左玉笥山,屈原栖此作九歌。

东方朔正是此次亲临汨罗渊,写下《七谏》,其中《哀命》详细记载屈原哀楚国之多忧,到汨罗后测湘水,居石头山龙穴,后又涉江就重华,回石山作《离骚》,在高丘(凤凰山)怀石沉江。

后来庄忌、刘向、扬雄、王逸等辞赋大家,把屈原作品集成《楚辞》,与日月争光的《离骚》,成为中华民族词赋和诗歌的圭臬。

司马迁宫刑出来,闻贾谊两次在汨罗江吊屈原,对照自己与屈原经历,心生共鸣。亲自到汨罗渊河泊潭观自沉渊,并在此泪滴江潭。将屈原事迹记入《屈原贾生列传》,屈原和汨罗进入国典,天下共知。

3

汨罗江,因为屈原和二妃,南北朝始,就成为历代顶尖文化名人的打卡之地。他们如朝圣一般亲临汨罗江,将中原文化和湖湘文化在此醮上湘水蒸煮,让汨罗江逐渐成长为一条浩荡的诗江,贯穿了3000年湖湘文明史。留下一地诗文达万多首(篇),成就了中华文学史上最大的文化奇观。

吴迈远云:初同末异忧愁多,穷巷恻怆沈汨罗。潘尼云:屈原何伤悲,生离情独哀。颜之推云:作赋凌屈原,读书夸左史。颜延之到此作《祭屈原文》:望汨心欷,瞻罗思越。藉用可尘,昭忠难阙。

李白云:屈平词赋悬日月,楚王台榭空山丘。杜甫云:应共冤魂语,投诗赠汨罗。孟郊云:秋入楚江水,独照汨罗魂。

韩愈云:猿愁鱼踊水翻波,自古流传是汨罗。白居易云:竞渡相传为汨罗,不能止遏意无他。柳宗元云:为报春风汨罗道,莫将波浪枉明时。元稹云:今来过此驿,若吊汨罗洲。

……

汨罗江的水,清澈如镜,映照着天空的变幻,它的碧波荡漾,诉说着屈原的《九歌》《天问》《离骚》。那些华美的诗句,如同汨罗江的波涛,激起了人们对古老文化的崇敬和敬仰。行走在汨罗江畔,感受到的是屈原的豪情与悲愤,仿佛还能听到他的声音: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

在汨罗江的沿岸,山峦起伏,磊石山、汨罗山、玉笥山、黄陵山……幕阜山、黄龙山如同守护神般屹立在此,见证了历史的沧桑。这条江上沉睡着屈原、杜甫、黄庭坚三个诗魂,立起了中国文学史上三座巨人地标。